查看原文
其他

皮内、皮下分不清?一文搞定皮内、皮下注射

2017-08-31 纳洛酮 护理时间


近日,有同行碰到这些问题,前来求助,这些药物到底是皮内还是皮下?


问题一:


护士小郭:之前我在妇产科上班,需要给出生 3 个月内的小婴儿接种卡介苗。卡介苗注射要求是在上臂外壁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0.1 mL。之前,一直都有老护士告诫我,注射卡介苗千万要皮内、皮内,不能打深了,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。


不然,注射部位会出现「寒性脓肿」,幼儿胳膊上会形成化脓反应、溃疡,很麻烦,甚至会引起医患纠纷。因此,我就很小心的打,结果有两个新生儿的接种,都没打好,小孩后来又重新补「种」的,老师们对皮内注射有什么心得?


解答:


卡介苗皮内注射,属于疫苗接种。接种卡介苗对注射要求很严,制剂本身就是皮内注射用卡介苗,系用卡介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,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。


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和针头要专管专用,不得用作其他注射,且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,以防止发生化脓反应。


话题二:


护师华华:我发现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皮试有三种情况:


1. 有些厂家说明书不规定一定要皮试,看情况;


2. 有些厂家说明书要求的是皮内注射做皮试的方法;


3. 有些厂家说明书写的是皮下注射做皮试的方法。


同一种药物,说明书上的皮试方法有的是皮内,有的却说皮下注射,但我们医院护理部的提出没见过皮下注射做皮试的,以前一直用的都是皮内注射的,所以就疑问,是按厂家说明书做还是怎样呢?  


解答:


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的皮试,要按照说明书上说明的配制方法,进行皮试液配制,皮试方法同青霉素皮试方法一样,属于常规的皮试方法——皮内注射法。有的厂家说明书出现皮试时「皮下」注射,应属于审核不严情况下的笔误。


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,一字之差,各有千秋。


1. 皮内和皮下有什么区别?



目的

回抽

注意事项

皮内 

皮试,预防接种,局麻的起始步骤

不需要 

剂量准,角度不宜太大。

皮下 

小剂量给药,预防接种 

需要  

不宜过深,以免刺入肌肉。


皮内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在皮肤组织内。


注射部位:皮试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,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,局麻则选择麻醉处。


皮肤消毒:皮试时75% 乙醇消毒皮肤,或清洁后待;卡介苗接种常规皮肤消毒。


注射方式:1 mL注射器,4.5 号针头。一手紧绷局部皮肤,5度进针角度,注射 0.1mL。


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,将药物注射在皮肤与肌肉之间。


注射部位:上臂三角肌下缘、上臂外侧、腹部、后背及大腿外侧方。


皮肤消毒:常规消毒皮肤,可碘酊消毒后酒精脱碘,现在多以 0.5% 碘伏消毒液消毒皮肤。


注射角度: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,角度稍大,与皮肤表面约为 30-40°  角,注射器(1-2.5 mL 注射器)针头也稍大(5.5-6 号)。


2. 皮试是皮下注射还是皮内注射?


药物过敏试验(皮试)采取的是皮内注射法,且常首选前臂掌侧下段,因该处皮肤较薄,易于注射,且较为方便,易辨认局部反应。


3. 两种注射方法有无技巧?


皮内注射技巧:


注射时有「三小」:针头小、注射器小、进针角度小。


注射位置一般选取前臂掌侧下段,避开血管处,小角度进针,近似于平行进针,当针头完全进入皮内,即可注入药液 0.1 mL,最佳注射后,可看到皮丘上应有两三个左右的毛孔。


皮内神经末梢丰富,是患者感到最疼的注射,操作者要排除患者的干扰,聚精会神的完成操作,否则,就会注射失败,出现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或是进入皮下等情况。


皮下注射法技巧:


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,有两种进针方法,一种是垂直进针,一种是斜刺,与皮肤呈 30-40°,不超过 45°。无论是垂直进针还是斜刺进针,成功的技巧是针梗刺入不超过 1/2-2/3 处,否则,深度不好把握,过深则进入肌层,成为肌肉注射了。


4.哪些药物皮内注射,哪些该皮下注射?


需要皮内注射的药物:


A. 各种皮试:如青霉素皮试、TAT 皮试;


B. 卡介苗接种


需要皮下注射的药物:


A. 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的药物,如胰岛素、肾上腺素、肝素类抗凝药物、吗啡、重组人促红素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、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、依那西普、血凝酶等;


B. 部分免疫制剂与疫苗接种:麻疹疫苗、水痘减毒疫苗、流脑多醣体菌苗、甲肝疫苗、乙脑疫苗、风疹疫苗、腮腺炎疫苗、伤寒疫苗、钩端螺旋体疫苗等;


C. 手术进行局部麻醉;


D. 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皮下注射的药物。


5.如何避免皮下注射部位出现瘀点、瘀斑、硬结


避免某个部位重复注射:在一个部位重复注射,即增加局部皮下组织中的药物浓度,也增加了皮下注射出现瘀斑、硬结的机会。所以皮下注射的部位要经常更换,每次注射要避开上次注射处至少 2 cm 以上,两周之内不使用同一位点注射,避免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。


使用正确的注射方法:皮下注射肝素类抗凝药物,出现瘀斑与进针的角度及深度有关,进针过深易使药液进入肌层。肌层毛细血管丰富,易形成深部血肿,机化后形成硬结;进针过浅则使药液渗透到皮内易引起疼痛及出血。所以,每次注射时,正确的注射方法很关键。


感谢阅读,如本文对你有所帮助,欢迎转发给身边的小伙伴,一起学习、讨论。


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护理时间主页


1. 回复:01 ,查看临床护理实用干货


2.点击 文章搜索,想看啥就搜啥☟☟☟



编辑 |  郑梦桔

投稿及转载 | wy.psd@dxy.cn

参考文献:

1.基础护理学/李小寒等主编.-5 版.—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2.8

2.孙英芬. 常用肝素类抗凝药物,五大问题需知晓.

3.中国国家处方集. 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/《中国国家处方集》编委会编写.—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10.4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